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蕉下最近又摊上事了。有爆料人对新周刊表示,新出的驱蚊水“小手雷·多功能防护喷雾”是无证产品。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你看这颗雷,它会雷到谁。/蕉下电商平台页面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凡是有驱蚊、防蚊功效的产品均属于农药产品范畴,在市场上销售须取得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号,而且必须在包装上标明。

蕉下的这款产品,虽然在名称上冠以“多功能防护喷雾”,避开了“驱蚊”二字,但另一方面又在产品宣传文案以及推广文案上,大张旗鼓地宣传其驱蚊功效。

这种处理方式,足以看出蕉下的心机,一方面想借着网红滤镜“薅羊毛”,另一方面又想规避法规。殊不知,只要是具有驱蚊功能的产品,就一定要有相关证件,否则就是不合规产品。

网红滤镜

掩盖不了产品本质

蕉下的这款“小手雷”,不像六神花露水那样充满了俗世的普通,从设计美学上就浸透着时尚的气质。灰色的外壳、绿色的瓶盖,还配有挂绳方便别在腰间,握在手上,似乎真有那种能量,能在瞬间“炸死”蚊子。

不论是在自家微博还是在种草平台上,蕉下也确实在用“炸蚊子”这样的文案。有了这种大杀器,似乎60多元的售价也不算什么,哪怕一般花露水最多也就卖十几块钱。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炸蚊子的小手雷,不信没爆炸范围。/蕉下官方微博截图

不得不佩服蕉下的网红美学,似乎只要和网红沾边,就能网住消费者的心。小黑伞如此,防晒衣如此,小手雷也是如此。

但网红滤镜掩盖不了产品本质,既然是具有驱蚊功能的产品,即便在取名上避开“驱蚊”二字,也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在这儿承认叫防蚊喷雾有啥用,品牌名称上虚与委蛇。/爆料人供图

蕉下显然走的是另一条路。据爆料人透露,“小手雷”在营销文案上称其具有佛手柑的气味,但新周刊记者在产品包装上却丝毫找不到佛手柑相关的任何成分,而是提到了孟二醇。

孟二醇是一种从柠檬桉精油中制取的驱虫剂,柠檬桉精油是从柠檬桉树的叶片中提取而出,而柠檬桉树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常绿树种,在我国广东、福建、四川等地也有栽培。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珠海的唐绍仪故居里,也有柠檬桉树。

这么看来,孟二醇似乎应该是一种纯天然植物制剂,一些种草博主也会拿这个作为要点,来渲染其所谓“健康无害”的优点,但其实不然。即便完全纯天然,也并非就一定无害。就比如熏艾草也可以驱蚊,但产生的浓烟熏久了也是能致癌的。更何况,孟二醇是经过多道化学工序制取的,已经完全和纯天然无关了。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9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判定某种产品是否属于农药,应当根据该产品的功能用途、使用场所、保护对象等进行界定。

如果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标明该产品具有防蚊驱蚊功能,无论其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该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依法应当按农药进行管理。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看看别家驱蚊水,是标注了农药登记证号的。/爆料人供图

蕉下再怎么掩饰和掩盖,也改变不了“小手雷”驱蚊产品的本质,再玩弄文字游戏,那就是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并且涉嫌违反相关法规。

新周刊记者搜索蕉下官方旗舰店,发现这款产品已经下架。记者询问其客服,得到的答复是“因为缺货被迫下架”。但奇怪的是,其他代理商手中却仍在销售这个产品,并且一致声称是官方货源。

从不敢自称“驱蚊水”的驱蚊水,到官方自称缺货、代理商却依然有货,其实既然是做产品,为什么不能真诚一点、一开始就申报农药相关证书,而要事后靠这种弯弯绕来迷惑公众呢?

你买的驱蚊水

其实是生化农药

严格意义上说,只要是跟驱蚊沾上边的产品,就都和农药管理有关。不论是驱蚊水、驱蚊液,还是稍微新潮一些的驱蚊手环、驱蚊裤,都需要取得农药相关证书。

蕉下这款“小手雷”为宁波大央科技受委托生产,声称其驱蚊的核心科技是新一代精油精华“大央因子”。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大央因子,听着高大上。/蕉下电商平台页面

新周刊记者查询大央科技在天眼查的专利页面,发现其171项专利信息中,有100项都是外观专利;另外还有59项实用专利,大多数是灭蚊灯电蚊拍、驱蚊手环这样的实用工具;剩下的12项发明专利中,大部分也是这种装置,其中还有两项蚊虫诱杀装置的专利被驳回。

总结下来,这些专利中均无与“大央因子”直接相关的专利。

另外根据《消费者报道》,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的农药生产企业资质板块,无法查询到蕉下母公司深圳减字科技有限公司或宁波大央科技有限公司的任何信息,显然,两家公司都不具备驱蚊水的生产资质。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大央科技的专利信息里,查不到“独门秘方”大央因子,可能太机密了吧?/天眼查

而生产六神花露水的上海家化,确实可以在上述板块查到相关资质信息。

驱蚊水,为什么能和农药搭上关系呢?这要从农药的定义开始说起。

据《农药管理条例》的定义,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句子比较长,拆解下来不难发现,核心动词是“预防”“消灭”或者“控制”,核心名词是“病”“虫”“草”。驱蚊水的“驱”和“控制”意义相近,而蚊子显然属于虫类。所以,倒不是说驱蚊产品和农药相关,就意味着有多高的毒性,只是概念相符。

农药并非都是百草枯一类的剧毒物质,事实上《农药管理条例》已经对农药的毒力进行了分级:微毒、低毒、中毒、高毒、剧毒。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来,咱们一起找找农药登记信息在哪?可能我视力不好。/爆料人供图

驱蚊产品中的农药成分,通常属于微毒,但这也跟剂量有关。所以,将驱蚊产品纳入农药管理,实际上是为了规范剂量,保障人体安全和健康。

以蕉下“小手雷”中的孟二醇为例,国外也有相关规范可供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建议3岁以下儿童使用含有此物的驱蚊产品,加拿大不建议12个月以下婴儿使用。

新周刊记者发现,蕉下“小手雷”在注意事项中并未注明年龄限制,只是含糊地说“儿童请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一般而言,3岁以下儿童的皮肤尚在发育,容易受到化学物质侵袭。蕉下这款驱蚊产品连这一点都没有明确标注,反而反复强调其安全、健康的属性,实在有些不负责任。

驱蚊产品里

多的是智商税

一款既无专利又无农药证书的产品,却顶着网红滤镜堂而皇之卖着高价,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驱蚊市场的混乱。

连大牌产品都这样做,一众小厂商自然更加肆无忌惮。

新周刊记者在黑猫投诉上搜索“驱蚊”,可以查到600多条相关投诉,其中有不少都是投诉相关产品不具备农药证书,还有的表示由于剂量和注意事项标识不明的问题,导致使用者出现了过敏症状。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看不清没关系,重点就是这名用户说自己用完驱蚊水过敏了。/黑猫投诉

也有的投诉所用的驱蚊产品没有实际效果,用了还是有蚊虫叮咬,“感到被骗”。

严格意义上说,驱蚊产品的选用既关乎科学,又关于健康,必须要慎重对待。但目前市面上的驱蚊用品中,智商税实在太多。

以驱蚊手环为例,《科技日报》曾在2018年发表文章称,几乎所有防蚊贴、驱蚊手环的驱蚊效果都不理想。效果好一些的,驱蚊距离可以达到5—10厘米,多数产品的驱蚊距离只有3厘米左右。

没效果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有的驱蚊手环还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刘永生教授透露,不合格的驱蚊手环或者防蚊贴,会造成水疱、瘙痒、丘疹以及红斑等皮疹症状,“这可能与接触性过敏反应有关。因此,不建议儿童及有过敏史的患者长期佩戴此类产品”。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驱蚊,也要谨慎。/视觉中国

另外,市面上还有一些驱蚊裤,这种产品使用起来也需要小心。

驱蚊裤中大多数都含有一种化合物,叫氯菊酯。根据《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化学第二分册》中描述:氯菊酯对哺乳动物及人体毒性不大,因此较少接触一般不会引起中毒,而大量接触时会出现一些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等。氯菊酯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但不易经皮肤吸收进入机体。

丁香医生报道,氯菊酯衣物曾被美国和加拿大军队用来给在野外作战的战士们穿,可以有效降低蚊虫叮咬。但如果这种服饰给儿童来穿,万一儿童无意间舔舐衣物,还是有可能造成中毒,不过成年人穿问题不大。

另外,许多蚊香、电蚊香液中也存在有害物质超标问题。

《驱蚊智商税,该“蕉下”了》

最好用的驱蚊产品肯定是蚊帐,但也不可能披着蚊帐出街。还是买农药证号齐备的驱蚊液带在身上吧。

炎炎夏日,蚊虫滋生,驱蚊用品必然走俏,对于消费者而言应当谨慎购买相关产品。但更重要的还是厂商要遵守相关规范,对消费者负责。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