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塞上曲

一、琵琶出华夏,胡琴出西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文化在世界上也是十分著名的。中国琵琶文化源远流长,以琵琶为代表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且极具特色。

《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塞上曲》

“琵琶弦中弹一指”在古代,是中国音乐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历史上流传最为广泛的乐器之一。 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琵琶是重要的一个历史组成部分。 它在很长时间内都以乐器、伴奏乐器之身出现,其社会影响非常深远。而对于音乐来说,也曾有着“琴棋书画”四种文化精髓,更有“琵琶出华夏,胡琴出西凉”之说,而《秦俑》这首琵琶曲却以它独有的魅力令人难以忘怀。

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代表之一。 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国古代琵琶与秦朝,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的影响来展开论述,主要讨论代表作《秦俑》

二、探寻背后故事,了解前世今生

乐曲采用复调手法,讲述了一位秦朝将军在行军途中遭遇意外后的故事。 歌曲采用了民间音乐的特点,由民间艺人以唢呐二胡笛子、琵琶等乐器演奏,曲调优美动人。

歌曲描绘了一位秦朝将军的传奇经历:他在行军途中突然遭遇意外并身受重伤。 将军为了保护自己的爱妾而与敌手同归于尽,同时也被敌人追击。

《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塞上曲》

在生命垂危之际,将军得知妻子就在附近后,决定以自己的生命去换回妻子的性命。 当将军得知爱妾和敌人已被对方全部歼灭时,将军毅然选择壮烈牺牲。

先秦至秦汉时期,琵琶曲在演奏技巧、乐器制作与形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以弹拨、弹抹、扫拨等为主要演奏技法的风格,并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秦俑》广为流传是因为琵琶演奏家高其佩先生于1983年为京剧《霸王别姬》配乐创作的“过门”、“西皮流水”和“二泉映月(二胡)”等三首乐曲。

《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塞上曲》

霸王别姬中的哥哥风华绝代

其中“二泉映月(二胡)”是京剧《霸王别姬》中的一首乐曲,是著名作曲家胡宗南先生根据京剧而创作的。他曾对高其佩先生说:“这三首琵琶曲都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现在把它们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希望能在京剧中使用这三首乐曲而不被批评。”

于是高其佩先生又把胡宗南先生关于京剧、三弦等乐器改编的琵琶独奏曲,命名为《秦俑》;又把京剧中由张君秋演唱的新剧《秦俑》改编了一段由胡宗南先生和李叔同先生共同创作的快板《出关》和慢板《西口风》,作为琵琶独奏曲而收入自己创作的《过门》;还把胡宗南、李叔同写给京剧演员马连良的京剧《锁麟囊》改编成琵琶独奏曲,作为古筝独奏曲收入自己创作的古筝独奏曲和琵琶独奏曲。

在演奏中,运用了琵琶独奏和轮指双音、双环转曲以及颤音琴等多种演奏技巧。 乐曲开头部分,表现出秦俑的表情、姿态及其内心的真实感受。开头由深沉低沉、哀怨缠绵的“哭歌”和“悲泣”乐段构成,通过一组快速而紧张活泼地引子旋律描绘了兵马俑坑发掘现场一片凄惨悲怆的景象,使听众强烈感受到在那个时代,秦统治者对人民生命的无情践踏和野蛮杀戮,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愤慨。

《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塞上曲》

乐曲中段部分表现出兵马俑坑出土文物的生动形象,并用颤音琴奏出了乐器音色在强弱之间转换时所产生的奇妙效果。

乐曲最后三段,则通过琵琶独奏与轮指双音技巧相结合,进一步表现出兵马俑坑出土文物的生动形象。接着以“悲泣”乐段结束全曲。

《秦俑》一曲是在1961年创作的大型琵琶协奏曲《秦俑》的基础上改编而成。乐曲通过表现兵马俑坑发掘时,出土时的悲惨景象,揭露了秦朝统治者暴虐、贪婪、残暴以及他们所造成的民族灾难。

全曲全部以“哭歌”为主要旋律线,在乐曲中通过表现兵马俑坑发掘时悲惨景象和人们悲痛的心情;以“悲泣”乐段结束全曲。全曲音调凄凉哀怨,具有浓厚、凝重、悲壮之感。

三、悠悠琵琶曲,声声动心弦

秦朝是我国古代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在这个朝代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也出现了很多出色的琵琶曲。

而《秦俑》是一首叙事抒情小曲,叙事抒情是它的艺术特征之一。叙事抒情小曲的题材内容丰富,音乐形象多样、有生活气息。

在这个朝代中,出现了不少关于琵琶曲音乐艺术的作品。从秦开始,中国人民就使用各种乐器演奏民族音乐,也是在秦之后,中国人民才开始广泛使用琵琶这一乐器。 我国古代著名的琵琶曲有:《霓裳羽衣舞》《平沙落雁》《胡笳十八拍》等。《胡笳十八拍》则是写了一位年轻女子思念心上人,思念得夜不能寐、痛苦不堪,最后她在月下吹起了《胡笳十八拍》。这样就使整个乐曲既有对爱情的歌颂又有对现实的控诉。

《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塞上曲》

《胡笳十八拍》,它反映了秦朝统一中国后,在政治、经济方面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而《凤求凰》一曲中的爱情故事虽已有了明确的结局,但仍有不少描写爱情的诗句流传下来,如“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这都是由于秦王朝当时还不能把爱情婚姻纳入国家法律。因此在这一曲中,作者以“凤求凰”为题来描写爱情故事。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霓裳羽衣舞》,这个作品是唐朝著名文人白居易写成的乐府诗。

四、文化源远流长,琴声穿越时光

从“秦俑”这一乐器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秦汉时期我国音乐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西域文化和中亚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当时我国音乐艺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而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立了中央官署——“大都鄙”,即郡县。郡县中有“署”、“署舞”等。他在为统一国家设置了诸多官署及相应制度后,又设立了一个专门管理音乐舞蹈的机构——“太乐署”;还在首都咸阳建立了一个专门负责音乐的组织——太乐署;还根据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先后设置了百官,为全国提供宫廷乐队;还设立了许多地方音乐组织,如:“羽声校尉”等。这些官职在统一六国后都具有很大作用和影响,而这些机构也都是秦时期琵琶艺术发展的基础。

《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塞上曲》

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在这一时期的融合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秦俑”作为当时社会的产物,其内涵不仅仅是单纯的政治意义,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含义。

通过对“秦俑”及其所反映出的秦文化特征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秦始皇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是非常繁荣和辉煌的。

背后的原因则是秦代社会是在高度中央集权统治下逐步建立起来,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制度等各个方面,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并通过这种方式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

秦王朝时音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秦王朝以礼治国,从宫廷到地方都建立起完备的礼制礼仪;《诗》有“三章”、《礼》有“八佾”;从音乐艺术到礼制礼仪都有详细的规范和规定。

五、结语

音乐在秦朝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史记》有云:“秦之先王,并兼文武,尚书仆射,置百官,分巡郡国;诸侯朝觐。秦人一年而登上泰山者一百二十人。”这说明秦朝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国家,注重文化的培养。

《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10首最好听的琵琶曲塞上曲》

秦朝的文化下生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琵琶曲,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还有许多古音乐穿梭在我们的生活中。秦朝之所以留下这么多珍贵的琵琶曲,与其背后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难看出,一个国家是否能长久的留存在快速跟新替换的世界中,或者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世人牢记,离不开音乐作为载体传播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透过音乐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笔一划。

参考文献:

《诗》

《礼》

《史记》

本文章皆为作者原创,创作不易,请勿盗取,如对文章内容有兴趣欢迎下方一起讨论~

点赞